“四抓四重”助推“五个有效”——“十三五”期间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情况
1.脱贫攻坚作用有效发挥。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重中之重,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指标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地方自建大力支持贫困地区,20个国贫县409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注重扶贫先“扶智”“扶志”、补齐“精神短板”,“小手拉大手”助推移风易俗、提升文明素养、服务乡村振兴。
2.农村德育阵地有效巩固。乡村学校少年宫直接面向农村孩子,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各地着力增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思想道德内涵,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素质教育水平有效提升。各地按照“以乐促智、以技助能、以德育人”原则,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眼新时代任务要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精心组织设计多元学科门类、丰富活动内容、新颖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努力补齐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短板,促进农村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
4.专业师资力量有效增强。坚持“内聘为主、外聘为辅、志愿参与”,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全省3.27万名在职教师积极投身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据特长开设活动项目。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五老”等校外志愿者9200余名,定期教授孩子们知识技能。实施“圆梦工程”,通过培训交流、集中活动、专人专岗等方式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受到师生普遍欢迎。
5.交流展示活动有效开展。各地共开展6700多场成果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以会展促交流、以汇演促提升,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更多的锻炼机会。去年“六一”前,首次举办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演,400多名乡村“小演员”登台献艺,展现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为农村未成年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播种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
我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取得“五个有效”的成果,得益于“四抓四重”的有力举措。
1.抓顶层设计,重高位推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惠民工程、希望工程、德政工程来建。高起点推动。省文明委每年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列入工作要点,重点部署安排。各地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专题研究部署,形成“文明办牵头组织、教育局具体实施、财政局资金保障、学校运行管理、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高目标定位。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素质能力培养基地、文体活动基地等目标任务,坚持公益性、开放性和普及性原则,免费向辖区内外未成年人开放。高质量建设。坚持自建项目和中央项目统一标准,助力脱贫攻坚新建、着眼有效利用改建、推动资源整合拓建,每所少年宫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入不少于10万元,建成后县财政每年补助5万元用于正常运转。亳州等地市、县、镇三级财政配套投入,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良好运行。
2.抓寓教于乐,重全面发展。按照“学生需什么、教师会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因人制宜成立兴趣小组。根据农村孩子喜好,成立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制作类等兴趣小组,做到“一人一项目、个个都参与”。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小学成立跳绳队,学生多次获全国花样跳绳大赛第一名;当涂县城郊初级中学开设布贴画小组,学生作品参展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宿松县程岭乡中心小学组建“剧本创作与兴趣表演社团”,提升孩子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文化。各地注重深挖地域文化,设计特色项目,实现“一宫一品牌,宫宫有特色”。怀宁县月山镇中心学校开设“黄梅戏兴趣社团”,编创的《戏伢子》获中国青基会评选一等奖;凤阳县确定各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非遗项目“凤阳花鼓”传承基地;绩溪县伏岭中心小学利用“徽剧之乡”优势创办徽剧班;金寨县汤家汇实验学校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小导游”活动;肥西县柿树岗乡中心学校打造本地非遗莲湘舞品牌,获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大赛银奖。因时制宜开展创新活动。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设计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开设“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社团”,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利辛县新张集乡希望小学开设“变废为宝”手工特色项目,培养孩子绿色生活理念。
3.抓师资队伍,重资源优化。针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薄弱难题,坚持“三个结合”,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专业与非专业辅导员相结合。积极发动专业教师开设特长类活动、非专业教师开设德育类活动,让更多教师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进来。马鞍山市注重“校内挖潜”,引导和培养教师“一专多能”担任多个项目辅导员。校内与校外辅导员相结合。鼓励城市青少年宫、科技馆、乡镇文化站等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五老”等校外志愿者担任辅导员,积极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滁州市组织57支文化、教体、团委、文联、科协等志愿服务队,到少年宫开展各类特色支教活动;天长市把3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每年安排经费200余万元,招募特长教师志愿者900余名,“送课”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现有与培训辅导员相结合。省文明办每年举办集中培训,发放《应知应会》《特色案例汇编》;合肥市开展各类培训135场,培训骨干辅导员2800多人次,优秀授课内容制成网络课件线上教学;淮南市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交流群,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4.抓考评督查,重常态长效。修订完善《安徽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评估细则(试行)》,每年开展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拨付运转补助、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纳入学校评价考核。将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转情况作为项目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教学管理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与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挂钩,对工作不得力的学校和校长,及时作出通报并限期整改。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将教师辅导员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辅导员激励机制,与学习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获得感。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使用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比的重要内容,增大测评权重、加大建设力度,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强建好。
(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提供)
敬请关注“bet188 ”微信公众号